栏目导航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详细内容
优质稻-食用菌绿色循环示范取得成功
发布时间:2018-03-26 16:49:31    作者:水稻产业科    来源: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点击:16209

由重庆市农技推广总站水稻科派驻彭水县的三区科技特派员郭凤研究员牵头,组织站内和彭水县农技推广中心相关科技人员,依托重庆市彭水天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市彭水苗妹香香优质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等载体,开展优质稻-黑木耳全产业链绿色循环模式创新和精准扶贫试验示范,每年5月-10月,在稻田里种植优质稻品种,示范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8月上旬开始,由彭水县天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选用小碗黑木耳优良品种,以杂木屑、麸皮、玉米粉(芯)、石灰、石膏等为主要栽培配料,在室内进行制袋接种培育菌袋。10月上中旬水稻收获后排干田水,开沟做厢,厢面铺上干稻草,厢面中央用木条或竹片搭成支架,用铁丝或胶绳捆绑固定。10月中旬-11月上旬将接好黑木耳菌种的菌棒均匀排布斜靠在稻田支架上,亩放置10000棒左右,在稻田里进行黑木耳栽培管理。从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养菌到排场出耳、采收结束,只需5至6个月。至翌年4月底5月初,待黑木耳收获完后撤去支架,用刀片划破菌袋,回收塑料薄膜,将菌渣翻耕入土,灌水整田栽秧。目前示范片已成功进入黑木耳采摘时期。

2018年3月21日,郭凤研究员率其团队科技人员来到彭水县岩东乡下坝村进行田间考察,并对今年的优质稻-食用菌试验示范进行重点部署。走近示范稻田,只见去年水稻收获后平整的稻田厢面上,一个个黑木耳菌棒整齐斜排在用木条或竹片搭成支架上,恰似一队队整装待发的士兵在等待检阅,菌棒上密密麻麻长满了形似人耳或叶子的褐色黑木耳子实体,在清冽的泉水滋润下朵朵盛开,晶莹剔透。几个妇女正在田里埋头采摘,一丝不苟地将菌棒上的成熟黑木耳摘下放入一旁的栏框里,农工们将采摘下来的黑木耳有序地摆在道路边晾晒,远远望去,成了一条褐色的长蛇阵,煞是壮观。

彭水县岩东乡下坝村的种植大户周家福高兴地对团队科技人员表示,优质稻-黑木耳模式示范非常成功,从去年11月至今雇用当地贫困户每天负责浇水等日常管理的劳务收入70元,到今年4月,贫困户收入可以达到1.2万元,实现快速脱贫。现在黑木耳已经进入收获季节,采摘后晒干的黑木耳由彭水天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56元/公斤的价格代收购,除去种植成本,黑木耳亩纯收益预计可达到8000-10000元,增收效益十分显著,今年水稻收获后准备要进一步扩大示范面积。周家福还结合周边的油菜花乡村旅游,拟组织游客在观光旅游的同时进行体验采摘黑木耳,提升稻田黑木耳的效益。

       优质稻-食用菌绿色循环模式,集“绿色生产、加工、品牌销售”于一体,可充分利用秋冬季温光水土资源,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可实现“粮食稳产千斤,增收上万元”农田效益。不仅能稳定水稻生产,有效地解决作物秸秆循环利用、土地的季节性抛荒和粮经争地矛盾,同时,将出完黑木耳的废菌棒作为肥料还田,还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通透性,降低病虫危害,减少水稻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和分蘖发生,有利于促进农业内部良性循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绿色高效生产,具有节本省工、药肥减量、绿色循环生产、提高劳动效率、增产增效显著、提升农产品品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优点。

2018年,科技创新扶贫团队拟进一步引进优质杂交稻和优质特种稻新品种在彭水县进行试验示范,研究集成优质稻-黑木耳绿色循环生产关键技术,不断完善形成技术标准,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使优质稻-食用菌成为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