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市级 >> 详细内容
鳅田稻绿色种养标准化技术示范增效显著
发布时间:2017-09-18 16:51:54    作者:水稻产业科    来源: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点击:10642

2017年,在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策,要求各地“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对此,我市各地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资源优势,注重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

由返乡创业青年牵头成立的武隆县比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12年流转凤来乡农户稻田探索“稻+鳅”生态种(养)模式获得成功。2013年,合作社注册了“凤来谷““鳅田稻”两个商标。

2015年以来,合作社在生产技术开发应用上强化了与市县农业推广部门的技术合作,在市农技推广总站的技术支撑下,逐步建立了鳅田稻绿色生产技术规范,大幅度提高了稻鳅绿色生产水平,确保了稻米质量安全。如今,合作社得以发展壮大,由成立之初的32户社员,陆续吸纳其他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加入,发展为现有登记注册会员138户,总资产600余万元,股金300万元,拥有800吨粮仓一座,1台52型烘干机,3台收割机,500平方米农耕文化体验馆,正在建设中的全自动优质水稻生产线一条。现已流转农户稻田300余亩为核心示范区,带动周边4个乡镇8个行政村农民1174户5000余人,示范推广鳅田稻2000余亩,年产优质稻谷700余吨,有完备的各种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规范,可分配盈余按成员与本社交易量比例返还总额超过可分配盈余的70%,标准化生产率达到100%,成员主要生产资料统一购买率达到95%,稻米产品及生态泥鳅统一销售率达到100%。

鳅田稻已成为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科研示范基地。被市农委授予“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示范基地”,“鳅田稻”大米获得“中国西部农交会(重庆)消费者喜爱产品”称号。武隆区教委授予“中小学生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区科委和科协授予“科普示范基地”。2017年被国家标准委员会列为第九批“国家水稻(鳅田稻)标准化示范区”。并被重庆市科委列入2017-2018年《重庆市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科技创新专项-鳅田稻绿色生产技术研究与互联网产业融合示范》。

今年,在重庆市农技推广总站水稻产业科技团队的技术支撑下,合作社引进了优质特种稻品种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形成了以“规范开挖鱼沟、鱼凼;进排水系统、防漏防逃设施建设;集中培育壮秧;宽窄行、机械化精确定量栽插;有机肥为主、化肥减量,科学管水,病虫害绿色防控;消毒调控水质,适时适量放养,天然饵料饲料投喂;绿色防控水产疫病”为技术核心的鳅田稻绿色生产技术规范。今年,合作社选用优质水稻品种丰优香占和宜香优2115,按照鳅田稻绿色标准化技术进行生产示范,取得很好的效果。

9月14日,武隆区科委组织市内有关专家,对武隆县比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承担的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项目《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鳅田稻标准化示范区》进行了水稻和泥鳅田间测产验收。专家组现场随机选取稻+鳅综合种养示范田三块进行水稻挖方测产,同时将其中一块田放干田水实捕泥鳅称重,按水稻标准含水量13.5%折水稻平均亩产462.1kg,泥鳅亩产75kg,鳅田稻米加工上市价格可达20元/公斤,泥鳅批发价40元/公斤,除去亩投入成本,预计鳅田稻绿色生产示范亩纯收益可达5000元以上,实现了稻田“一水多用, 一田多收,稻鳅双赢”。

据武隆县比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陈明亿说,在标准化技术实施之前,鳅田稻水稻平均亩产只有150-350公斤,而今年亩产达462.1公斤,是发展鳅田稻以来稻谷收成最好的一年,这都得益于优良品种和稻鳅绿色生产标准化技术的集成和推广应用。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