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市级 >> 详细内容
“土豆豆”变成“金豆豆” 马铃薯成为重庆脱贫攻坚重要产业
发布时间:2018-05-08 10:38:06    作者:重庆日报    来源:重庆市政府网    点击:8938

洋芋、红苕、苞谷并称“三大坨”,曾一度是贫困山区的代名词之一。但重庆日报记者近日从重庆市马铃薯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现场会上了解到,“三大坨”中的洋芋(即马铃薯)如今已成为我市脱贫攻坚重要产业。目前,全市9个贫困区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302.48万亩,占全市种植总面积的54%。

据了解,借助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通过推广脱毒种薯、集成技术等方式,目前,重庆春马铃薯亩纯收入约500元,秋、冬马铃薯亩纯收入达1000元以上,过去的“土豆豆”已变成助推脱贫增收的“金豆豆”。

重庆是全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第6位。2017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558.3万亩,总产量折粮130.9万吨,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11.2%,总产值约65亿元。

统计显示,中国马铃薯生产地与贫困地区分布高度重合,在重庆也是如此。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站长黄振霖告诉重庆日报记者,马铃薯是我市秦巴山区、武陵山区等贫困集中地区的传统产业,2018年以前,我市14个马铃薯主产区县均为国家级贫困县。2017年底,万州、黔江、武隆、丰都、秀山5个区县脱贫“摘帽”,但还未“摘帽”的9个贫困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合计达302.48万亩,占全市种植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过去,由于品种退化、科技到位率低、储藏水平落后等原因,我市马铃薯产量不高、商品化率低、加工利用率低,经济价值没有得到体现。但近年来,随着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我市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市场积极跟进,大力在贫困县发展马铃薯产业,使其成为了我市贫困山区扶贫支柱性产业之一。

黄振霖介绍,近年来,重庆综合试验站依靠科技为马铃薯提质增产,通过推广马铃薯“一推三改”高产栽培技术、丘陵山区马铃薯高垄双行覆膜机播机收全程机械化高效栽培技术,晚疫病监测预警及综合防治技术,有效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根据重庆山区的特点推广了薯菜套种等9类栽培模式,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效途径。巫溪县塘坊镇梓树村村民谢进轩流转152亩土地,通过薯菜套种模式种植马铃薯。去年,谢进轩种地总收入达40.9万元,其中,马铃薯纯收入19.8万元,种植白菜、甘蓝、萝卜纯收入达21.1万元。

不仅如此,我市还利用秋冬闲田种植秋马铃薯,通过推广稻草覆盖技术来提高马铃薯的经济效益。黄振霖介绍,这种方式不用耕地、挖坑,只需把种子放在田里盖上稻草,收获时便可像捡鸡蛋一样直接在地里捡马铃薯,不但节省劳力,产量也特别高。目前在我市开州等地,采用稻草覆盖技术种植秋马铃薯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秋马铃薯平均亩产可达3000斤,每亩收入3000元。”黄振霖说,以此类推,只要一个贫困人口种植1.3亩秋马铃薯,收入就能达到贫困标准线。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