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详细内容
扎根基层的农技员
发布时间:2018-12-27 09:29:20    作者:    来源: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    点击:7784

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潮汕星河国瑞科技奖、广东省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奖、揭阳市第七批优秀专家拔尖人才、揭阳市科普先进工作者、揭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发明专利证书、优秀共产党员……这各种各样的证书有三十多份,记载着林桂发28年在基层扎根的辛勤和成果。吴厝淮山、坪上绿茶、东寮芋头等大家熟悉的特色农产品,是玉湖镇在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建设中取得的丰硕成果,这除了当地党政的重视,还有耕耘在基层一线的农技人员默默的付出,该镇农业站长、高级农艺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他培育的淮山让农民赞叹不已

玉湖传统的吴厝淮山存在粗种粗管、产量低、质量差等问题,如何开展产业化技术研究,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淮山产量,让农民增收,成为林桂发最着急的问题。

由于淮山块茎生长的向地性,传统栽培必须选择地下水位低,土层深厚的冲积砂土,采收劳动强度大,且易损伤块茎,限制了淮山的大面积推广,也让林桂发睡不着、吃不香。在获悉有些农民尝试过用垫层限制淮山伸长的消息后,他想到用垫层引导淮山横向生长,立刻开始试验,第一年他用织塑袋作为垫层,实现了横向生长,但收获的淮山外表凹凸不平,十分难看,第二年他改用竹槽做垫层,竹槽内节与节之间的凸起处,不但影响淮山的外观,而且阻挡了淮山生长的去路。别人劝林桂发别浪费时间和金钱,但他不轻言放弃,经过近四年反复试验研究,终于研制出适合淮山定向浅生栽培的U型塑料槽(长1米、深3厘米、宽6厘米,可用PVC塑料,材料来源广,便于工厂化批量生产),淮山从原来的垂直生长变成在浅土层的塑料槽内躺着生长,U型塑料槽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林桂发同时总结出一套使用定向槽栽培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淮山定向槽浅生栽培技术研究项目通过市级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得揭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收获淮山效率提高10倍,每亩年增收节支3000元,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该项技术的突破,改变淮山种植单纯依赖土层深厚的冲积砂土的局面,有利于大面积推广。目前国内外引进使用此项技术,累计面积三十万亩以上,有力促进了淮山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获得各界的重视和认可,在百度上输入“定向淮山山药”,得到281万的搜索结果。农民应用该项技术,看到地里塑料槽内躺着的淮山,赞叹不已,纷纷称赞太神奇了。

在此之前,林桂发先后承担了《万亩淮山产业化技术研究》《开发淮山优质种苗组织培养与工厂化生产技术》两个项目,前一个项目使淮山亩产提高400公斤,在全县万亩淮山基地上推广,年增收1200万元。后者使淮山产量和质量同步提高、农药施用量减少,每亩可增加收入1000多元。这两个项目也获得了揭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从产量提高到质量提高,人工成本的降低,再到大面积推广,林桂发在揭阳淮山产业的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2006年9月18日和2007年1月7日,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张德江、汪洋先后分别到玉湖镇吴厝淮山基地视察,对玉湖镇农技人员坚持科技创新,发展淮山产业的做法给予肯定和鼓励。

他推广的技术让农民盆满钵满

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让农民分享科技成果,必须在推广应用上做足文章。林桂发除了在淮山栽培种植技术上颇有建树外,还在麻竹笋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槟榔芋栽培技术、绿茶无公害生产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林桂发不但在玉湖镇,还应邀到其它镇及外地,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印发书面材料、制作视频知识讲座等途径,不遗余力地进行示范推广农科技术,做好农村科普工作。“林站长是实实在在的人,我们技术不明的时候,一打电话他就立即来到田头指导。淮山浅生槽种植属于新技术,开始时不明白,经过他指导掌握了技术,收入增加了”观音山村种植户黄会团说。

林桂发连年来被揭东区农林局聘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专家顾问,还聘为玉湖镇农业技术指导员,负责十户农业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指导工作,为农户提供淮山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还被推举为玉湖镇茶叶协会会长,为玉湖镇茶叶的优质、安全、高产提供技术服务。在中国农技推广上发表《淮山(山药)定向槽浅生栽培技术》,在广东农业科学上发表《淮山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和《无公害麻竹笋高产栽培技术》,为揭东区农业技术培训编写培训教材,参与制订《吴厝淮山(山药)生产技术规程》和《东寮芋(东寮槟榔芋)栽培技术规程》,办好吴厝淮山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和东寮芋头市级标准化示范区。

积极协助申报农产品无公害认证和产地认证,目前玉湖镇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有吴厝淮山、坪上绿茶、东寮芋头,吴厝淮山还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使拳头产品形成标准化、规模化、无公害化和品牌化生产格局,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吴厝淮山、坪上绿茶、东寮芋头三个品牌已在粤东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产品价格比其它地方同类产品普遍高出30%到50%,极大地激发农民兄弟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湖岗村淮山种植户邱舜乔,种植淮山5亩,年收入5万多元。

56岁的林桂发在基层辛勤工作,奋战了整整二十八个春秋,每一个村落都留有他的足迹,每一块田地都留有他的汗滴,每一个特色农产品都留有他的心血,他就是这样的农技员。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