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详细内容
水稻钵苗机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19-10-13 18:13:53    作者:郭凤(文字)、张露(编辑)    来源: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点击:8815

一、技术概述

该技术主要阐述了水稻钵苗机械化育苗栽插栽培的品种选择、适龄壮秧培育、精确栽插密度与肥水运筹、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稻草还田等关键性技术。针对传统水稻毯苗机插技术存在的播种量大、每穴苗数及取秧不均、秧苗素质差、秧龄弹性小、秧苗伤根严重、漏插率高、插后返青慢、人工补栽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机插水稻增产潜力难以发挥等问题,通过改革插秧机型,结合毯苗机插和抛秧技术的优势,利用营养土消毒处理机和全自动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精量播种、专用钵苗培育、暗化处理移盘秧池旱育保温管理,实现了精确培育大龄带土钵体壮秧,增大了秧龄弹性,提升了秧苗素质。秧苗根系带土多,机插时按钵精确定量取秧,栽插均匀,伤秧、伤根率和漏插率低,栽后秧苗返青快,缓苗时间短,发根和分蘖早,能充分利用低位节分蘖,形成高产群体,提高有效分蘖成穗率,促进高产高效。

二、技术要点

1. 选择优良品种。选择品质优良、丰产稳产性及抗性好、生育期适中的穗粒兼顾型优质稻或超级稻品种,每亩备足种子0.9~1.0千克。

2. 育秧材料准备。准备好苗床、土壤粉碎机、种子催芽机、蒸汽发生器及控制设备、育秧温室大棚、钵苗育秧硬盘、育苗精量一体化播种机、运秧小车、地膜、肥料、壮秧剂、营养土等育秧设备及物资材料。

3. 苗床培肥与营养土配制。选择地块平整、土质肥沃、运秧,方便、灌排水条件好的旱地或稻田,按杂交稻秧田与大田比为1:80留足秧田。育秧前20~25天,每亩秧田施用猪粪水100千克、40%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培肥苗床,均匀施后及时翻耕,达到全层均匀施肥。

营养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秧苗素质,可用酒渣喂牛,牛粪养蚯蚓,蚯蚓粪便泥土去杂过筛后作营养土,每亩移栽大田准备60千克左右。也可按细泥土:有机肥为6:4的比例,每亩移栽大田准备过筛肥沃疏松的菜园土35~40千克,加入堆沤腐熟25~30天的有机肥(稻谷谷壳或农家粪肥)25千克左右混合均匀制作营养土。另配备旱育秧型壮秧剂0.25千克,与15千克营养土混合均匀制成壮秧剂拌和土。

4. 种子处理与浸种催芽。播种前晒种2~3天,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晒种后精选种子,去除芒和枝梗、瘪粒,使种子萌发整齐,幼苗健壮。用25%咪鲜胺加清水浸种60~72小时进行消毒杀菌后,捞出沥干水分,用水稻种子催芽机催芽3小时,温度控制在32~38℃,以90%刚破胸露白为宜,芽长不超过1毫米,用晒席摊开晾干后及时播种。

5. 适时精量早播。当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0℃时开始播种。用水稻钵苗专用一体化播种机调节完成装土、播种、盖土、洒水过程。根据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每孔成苗数和千粒重,确定适宜播种.量。播前严格调试播种机,使钵内装填营养底土厚度稳定达到2/3孔深,按杂交籼稻每孔2~3粒精播匀播,盖土厚度不超过盘面,以不见芽谷为宜,每盘喷水量约0.15千克。

6. 暗化处理。播种后将秧盘搬运至温室内,横竖交错叠盘。盘堆大小适中,叠高20~25盘为宜,以保持叠盘之间与盘内温、湿度一致。用黑色农膜覆盖封闭盘堆进行暗化处理,黑膜覆盖不可有漏缝和漏洞,做到保温、保湿、不见光,暗化处理2~4天至齐苗,再将钵盘摆放至秧田。

7. 秧田移盘盖膜。钵盘移至秧地前1周左右灌薄水整平秧田,苗床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泥浆深度达到5~8厘米。泥浆沉实2天后排水晾田,按2米开沟作畦,畦面宽1.4米,沟宽0.6米,沟深0.3米,保持畦面平整,无残茬、秸秆和杂草等做到内、外沟配套,能灌能排。

移盘前将壮秧剂拌和土均匀撒在秧床表面,在床土表面铺设一层纱网(网孔直径<0.5毫米)作切根网,防止钵体苗根系在起秧时粘连苗床影响起秧与机插。然后整齐摆盘压实床土,淹水上畦速灌、速排跑马水,让秧床充分湿润,再用竹块搭建小拱棚覆盖地膜压实,保温育秧。

8. 育苗管理。齐苗后到1叶1心期以保温、保湿为主,温度控制在25°C左右,膜内温度达到30~35°C时,注意揭膜浇水,弥补盘内水分不足。可采取淹水上畦灌跑马水,速灌、速排的方式,协调水气矛盾,保持盘孔土壤有充足的氧气与适宜的水分供应,促进扎根立苗。注意用药剂防治绵腐病、立枯病等病害,防止烂芽烂秧,提高出苗率与出苗整齐度。

1叶1心期~2叶1心期,应注意控水降湿,揭膜炼苗。苗床温度控制在20°C左右,当苗床出现表土发白或早晚秧苗叶尖无水珠,秧苗开始卷叶时,在早、晚揭膜灌足水分。炼苗期间避免晴天烈日下揭膜,以防高温伤苗;如遇低温寒潮天气及时覆膜保温。揭膜后注意浇水,保持盘土湿润。

2叶1心期注意及时补充营养,促壮苗和及早分蘖,每亩移栽大田苗床用腐熟猪粪水3千克加尿素20~30克作“断奶肥”,施肥后用清水喷洒洗苗,防止烧苗。水分管理以旱管为主,湿润灌溉相辅,保持盘面不发白,晴天中午不卷叶。

移栽前5~6天保持水不上畦面。移栽前3天,每亩移栽大田苗床撒施尿素30~40克作“送嫁肥”。移栽前1~2天,药剂喷苗预防稻瘟病等病虫害。

移栽叶龄较大或因机插时间延迟导致秧龄较长时,可于2叶期每百张秧盘用15%多效唑粉剂6克兑水均匀喷雾,防止秧苗旺长,控制秧苗高度不超过20厘米,以适应栽插。

壮秧标准:秧龄35~40天,叶龄4.0~5.0叶,苗高10~15厘米,单株茎基宽0.4~0.5厘米,单株绿叶数≥4.0叶;根系发达,单株白根数8~10条,单株分蘖0.5~1.0个,百苗鲜重45克以上,无病斑虫迹,秧根盘结好,孔内根土成钵完整,成苗孔率≥90%;平均每孔苗数2~3苗,植株带蘖率50%以上。

9. 精细整田,施足底肥。采用机耕或人畜翻耕,清除田面杂物,耙平田面后搁置1~2天沉实泥浆,栽秧前2~3天每亩施40%氮磷钾复合肥25~30千克作底肥。

10. 适龄浅水机插,合理密植。秧苗叶龄4.0~5.0叶时,选择晴天或阴天起秧机插。机插时田间保持1~2厘米的浅水层,用钵苗乘坐式高速插秧机,按行距33厘米X株距20厘米的规格栽插,每亩插1.0万穴左右,基本苗保持3万~4万苗。

11. 适时追施配方肥。水稻机插后7~10天追施分蘖肥,每亩施尿素6~7千克,促进分蘖;孕穗初期每亩施尿素5~8千克加氯化钾8~10千克作拔节孕穗肥,促进花芽分化,提高成穗率,争取大穗;孕穗末期看苗施用穗粒肥,保穗增粒。

12. 浅湿灌溉,够苗晒田。浅水栽插,湿润立苗,寸水返青,薄水分蘖,分蘖后期全田总苗数达到每亩17万~19万苗时够苗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下扎。孕穗抽穗扬花期保持3~5厘米水层,防止高温热害和干旱导致花粉死亡,影响灌浆结实。后期;干湿交替促灌浆。机收田块稻穗2/3转黄时放水,以利机械作业。

13. 绿色防控病虫草害。根据田间病虫预测预报,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防治等措施进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采用以国家标准允许的低毒、低残留、安全、高效农药或生物农药为主的稻田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在关键时期重点防治好水稻稻瘟病、纹枯病和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

14. 稻草还田。中稻收获时,将稻草均匀平铺还田。

三、适宜区域

适用于重庆地区水源有保障、排灌方便、农田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区域。

四、增产增效情况

2015年秀山土家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秀山县)试验示范,农户应用水稻钵苗机插技术亩产稻谷712.6千克,比毯苗机插栽培增产40.5%,比农户湿润育秧栽培增产15%;每亩节省种子数量0.1~0.2千克,节省补秧用工和栽插成本16~120元,每亩节本增效376.3~582.6元。2017年在秀山、永川、垫江、大足等区县(自治县)示范推广8000亩,水稻钵苗机插制种890亩。示范区平均亩产稻谷673.7千克,比非示范区每亩平均增产27.5~128.5千克,增产5%~22.9%。其中秀山县实收最高亩产790.2千克,平均亩产638千克,比非示范区水稻每亩增产117.8千克,每亩节省用种量0.1~0.2千克,比毯苗机插秧田每亩增产稻谷97.6千克,亩增收节支377.3元。垫江县水稻钵苗机插示范平均亩产688.5千克,比大面积水稻每亩增产128.5千克,增产22.9%;水稻制种平均亩产种子219千克,比常规栽培每亩增产15.5千克,增产7.6%。该技术省种、省工、省力,有利于水稻精准化、标准化栽培,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实现水稻丰产稳产和农民节本增收。

五、技术咨询专家

编写人员: 郭 凤。

联系人: 郭 凤。

联系电话: 023-89133733。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