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详细内容
李的栽培技术规程
发布时间:2019-10-31 14:52:27    作者:熊伟(文字)、张露(编辑)    来源: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点击:5162

A.1 苗木标准

苗高80~100厘米,地茎粗度0.8厘米,生长健壮,根系完整,嫁接口愈合良好,无检疫性病虫害。

A.2 栽植

A.2.1 栽植时期

秋植与春植,栽后定干,定干高度60厘米左右。

A.2.2 栽植密度

株、行距3米X5米,一般亩栽40~50株。

A.2.3 授粉树配置

可根据品种需要适当配置授粉树,授粉树应与主栽品种花期相同,花粉亲和力强。

A.2.4 栽植方法

A.2.4.1 挖定植穴

定植穴以80厘米X80厘米X80厘米为宜,定植穴内施人优质有机肥≥10千克。

A.2.4.2 定植方法

栽苗时要将根系舒展开,苗木扶正,栽植深度以嫁接口与地面;相平,填土时向上提苗、踏实,使根系与土充分密接,栽植后即浇水封埯。

A.3 土肥水管理

A.3.1 土壤管理

A.3.1.1 深翻

每年秋季果实采收后结合秋施基肥深翻,深度20~30厘米。

A.3.1.2 中耕

果园生长季节降雨或灌水后,及时中耕松土,中耕深度5~10厘米。

A.3.1.3 行间生草

提倡李园生草,可采用白三叶草、黑麦草等作为绿肥。

A.3.2 施肥

A.3.2.1 施肥次数及时间

全年施肥3次。萌芽促花肥,2月中下旬~3月初;壮果肥,5~6月;秋季基肥,9月。每次施用量:萌芽开花肥,占全年施肥量的20%,壮果肥占20%,秋季基肥占60%,施秋季基肥化肥宜与有机肥混合使用。

A.3.2.2 施肥方法

化肥和有机肥以沟施为主,施肥部位在树冠株间中部滴水线下;施肥方法主要以环状沟为主,沟深20厘米左右。微量元素肥,以采果后叶面喷施为主,主要补充0.2%的硫酸镁、硫酸锌、硼砂等微量元素肥料,流胶病较重的果园还应补充1次0.08%的硫酸铜或用等量式波尔多液防控。

A.3.2.3 施肥量

全年亩施化肥(氮、磷、钾)施用量控制在30千克(纯量)左右。推荐配方肥为:硫酸钾型有机无机复混肥,有机质≥20%,氮、磷、钾22%,比例为10:4:8,每株全年用量3千克左右,亩产超过2吨的,可适当增加施肥量10%~15%,低产果园和大量使用有机肥的应相应减少化肥施肥量。

A.3.3 水分管理

A.3.3.1 灌水

早春萌芽前灌1次水,果实膨大期如遇干旱应灌1次水,采果后可灌水1次,灌溉以手持皮管浇灌为主。

A.3.3.2 排水

李园应设置排水系统,在多雨季节通过沟渠及时排水。

A.4 整形修剪

A.4.1 整形

以自然开心形为主。树高2~3米,定干高度60厘米左右,无中心主导干,全株留3~4个主枝,均匀分布,拉枝开角50°~60°,每个主枝左右排列3~4个侧枝,在侧枝上配备适量结果枝组。

A.4.2 修剪

A.4.2.1 幼树期修剪

以整形为主,尽快扩大树冠,培养牢固的骨架;对骨干枝、延长枝适度短截,对非骨干枝轻剪长放,提早结果,逐渐培养各类结果枝组。

A.4.2.2 盛果期修剪

前期保持树势平衡,中期要抑前促后,回缩更新,培养新的枝组,防止早衰和结果部位外移。结果枝要不断更新,采取强枝少截、弱枝多截的办法。

A.4.2.3 衰老期修剪

采用回缩更新复壮的方法,促生壮旺枝,重短截生长枝,重新培养骨f枝和结果枝,延长结果期。

A.5 主要病虫害防治

A.5.1 主要病害

A.5.1.1 李树红点病

A.5.1.1.1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染病后初期,叶面产生橙黄色、边缘清晰的圆形病斑。

A.5.1.1.2 防治方法

冬季清园,应及时修剪,除去越冬病、枯枝,清扫果园,萌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控制越冬病原;展叶后可喷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等量式波尔多液防控。病害发生果园,及时喷代森锰锌、噻唑锌等药剂防控,注意不同高效、低毒药剂交替使用。

A.5.1.2 细菌性穿孔病

A.5.1.2.1 症状

被害枝梢以皮孔为中心,生水渍状斑,渐凹陷,最后呈黑色溃疡状。

A.5.1.2.2 防治方法

与李树红点病防治方法相近,两种病害可一次用药,共同防治。

A.5.1.3 李袋果病

A.5.1.3.1 症状

病果畸形,中空如囊,初呈圆形或袋状,后渐变狭长略弯曲,病果平滑,浅黄色至红色,皱缩后变成灰色至暗褐色或黑色而脱落;枝梢呈灰色,略膨胀,组织松软;叶片在展叶期开始变成黄色或红色,叶片皱缩不平,似桃缩叶病。

A.5.1.3.2 防治方法

预防为主,冬季清园可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辛菌胺等药剂清园。早春李芽膨大而未展叶时,喷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剂进行防治。应注意交替使用高效、低毒药剂。

A.5.1.4 李褐腐病

A.5.1.4.1 症状

多发生在近成熟的果实上,观察感病果实可发现,病斑初为褐色圆形,中心出现一圈粒状灰褐色霉层,并排列成同心轮纹状,少数病果落地,大部分病果干缩后悬挂在枝条上。

A.5.1.4.2 防治方法

发展中、晚熟品种或在500米以上高海拔区域种植,避开5月下旬~7月上旬梅雨季;发现病果要及时摘除,烧毁或深埋。果实采收前20~30天喷腐霉利可湿性粉剂、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控;采收后全面清理果园,把树上、树下的僵果、病残枝彻底清理干净,集中烧毁。

A.5.1.5 生理裂果和落果

A.5.1.5.1 症状

裂果主要发生在果实第二次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往往提前脱落或感病部位发生腐烂,并传染其他健康果实。落果主要发生在谢花后和采收前,缺铜果园还会发生树干流胶症。采前裂果与落果往往交替发生,导致果园低产。

A.5.1.5.2 防治方法

强化果园排水、防止果园涨水;推广避害栽培,调整熟期,规避连阴雨危害;补充0.2%硼砂、硫酸锌、硫酸镁等微量元素肥,流胶严重果园叶面补充1次0.08%硫酸铜防治。

A.5.2 主要虫害

A.5.2.1 李小食心虫

A.5.2.1.1 症状

成虫身长7毫米,翅展10~14毫米,背灰褐色,腹灰白色。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和趋化性,白天栖息在树下附近的草丛或土块缝隙等隐蔽场所,黄昏时在树冠周围交尾产卵,卵散产在果面上,间或产在叶片上。

A.5.2.1.2 防治方法

冬季清园。结合秋耕深翻,在越冬代成虫羽化出土前,在树盘干基周围直径50~70厘米内的地面,培土10厘米厚,并予踩紧踏实,使成虫羽化不能爬出地面,同时防控桃蛀果蛾等越冬幼虫。按每亩40盏的密度悬挂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结合糖醋诱杀罐诱杀成虫。虫害发生严重的果园或果园的部分区域,可选用化学农药挑治。在李树落花后越冬代成虫羽化前,或第一代幼虫脱果前,在树盘下地面施75%辛硫磷乳油进行防治;在卵孵化盛期,树上施用杀螟硫磷、敌敌畏乳油、敌百虫等防治。

A.5.2.2 李实蜂

A.5.2.2.1 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果实,被害果肉全部食净,并堆满虫粪,造成落果。幼虫老熟体长9~10毫米,黄白色,成虫为黑色小蜂。

A.5.2.2.2 防治方法

冬季清理果园深翻,减少虫源。花前3~4天和盛花后,花基本落完时用杀灭菊酯或敌敌畏等药剂防治。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