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详细内容
新冠肺炎疫情下蔬菜生产保供技术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20-02-22 15:18:12    作者:蔬菜产业科    来源: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点击:3768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对我市蔬菜生产和市场供应带来一定影响。为加强蔬菜生产管理,保障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和应急供应,根据市农业农村委有关要求,提出如下蔬菜生产保供技术指导意见。

一、压实蔬菜生产保供属地责任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全面落实“菜篮子”区县长负责制,把蔬菜生产作为当前疫情防控期间“三农”工作大事要事之一抓紧抓好。市政府已将蔬菜种植面积、产量纳入乡村振兴考核体系进行考核,市农业农村委已将任务明确到区县。各区县蔬菜产业部门要按照考核指标要求,严格压实蔬菜生产保供属地责任,稳定发展蔬菜基础产能,稳定蔬菜种植面积,有条件的区县要适时适度增加种植面积,确保完成《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下达2020年蔬菜生产面积产量目标任务的通知》(渝农办发〔2020〕38号)文件中下达的考核目标。

二、加强冬春在土蔬菜生产管理

(一)加大早春蔬菜田间管理。对于沿江河谷及浅丘平坝地区春节前已定植的番茄、茄子、辣椒、西葫芦、黄瓜等蔬菜,一是适时追施肥水,在晴好天气及时采取膜下滴灌或水肥一体化设施设备每隔10~15天轻追5~8公斤水溶肥,亩灌水量15~20立方米,促进植株生长;二是加强植株管理,及时搭架扶蔓、打杈整枝、保花保果、疏叶疏果。三是加强通风换气,根据天气情况,对早春大棚蔬菜及时通风换气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防止病害滋生。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于晴天或阴天中午11时至下午15时揭开肩部薄膜进行通风,切记不能揭除大棚裙角或端面薄膜,以免扫膛风伤苗。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补施CO2气肥以提高光合效率,提早上市、增加产量。

(二)加快成熟蔬菜抢收上市。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蔬菜生长加快,青菜头、萝卜、花菜、甘蓝等季节性蔬菜品种进入采收旺季,要积极组织菜农复工生产,分批抓紧抢收,尽快上市,增加市场供应。尽量避免因采收不及时,造成田间蔬菜抽薹,丧失商品性而无法售卖,农户亏损的状况出现。同时,采收后要抓住晴好天气做好清洁田园、耕地起垄等准备工作,为下茬蔬菜的移栽、播种等做好准备。

(三)注重蔬菜绿色安全生产。要强化蔬菜基地对病虫害绿色防控、化肥农药减量等技术措施的应用。早春蔬菜育苗重点关注立枯、猝倒、灰霉、枯萎和根腐等病害;设施茄果类蔬菜重点关注灰霉、早疫等病害;设施瓜类蔬菜重点关注霜霉、枯萎、角斑、根腐等病害;露地蔬菜重点关注黑腐、软腐、菌核、霜霉等病害;虫害则重点注重防止设施内蚜虫、粉虱和蓟马等危害。优先选用防虫网、诱虫色板等物理、生物防治方法,必要时采用安全高效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设施内尽量选用烟雾剂或粉尘剂化学农药,以降低设施内空气湿度。

三、做足春季蔬菜保供生产准备

(一)抓紧购储农用生产物资。协调相关部门、企业做好瓜类、豆类、加工辣椒等蔬菜种子(种苗)、肥料、农药、农膜等物资供应,对防控较严的村镇,可考虑以村为单位,由村干部通过手机短信、微信、电话等方式收集各个生产业主的物资需求,由村里统一登记,报给农资供销商备货运货,以保障蔬菜正常生产。有条件的地区可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植保服务队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大力开展集约化育苗、病虫害统防统治、集中采后处理等社会化服务,提高规模化经营主体生产效率。

(二)鼓励做好集中育苗储备。当前正值春茬蔬菜育苗的季节,而防疫隔离难免造成一定程度的育苗时间推迟和种苗数量减少,最终影响春季蔬菜生产和市场供应。因此,建议各地采取措施,尤其是疫情较轻的地区,要鼓励育苗企业或生产力恢复较好的大型业主,适当增加种苗的培育和市场供应,抓紧利用温室、塑料大棚等进行瓜果菜类蔬菜育苗,为目前缺乏育苗条件的本区域和疫情严重地区的春季蔬菜生产提供优质壮苗。对育苗能力不足基地,还建议选种既可育苗移栽又可直播的蔬菜,且尽量采用直播方式进行生产;采用塑料大棚、中小拱棚、地膜等园艺设施,按照每多覆盖一层薄膜,播期或定植期前移7-10天的原则,适当提早直播或定植,既缓解疫情导致的用工荒问题,又保证蔬菜适时生产。

(三)适度增种速生叶类蔬菜。在不影响主茬蔬菜生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旱藤菜、油麦菜、苋菜、木耳菜、快菜、散叶白菜、瓢白、菠菜、菜心等速生叶类蔬菜生长速度快、生育期短、易于栽培、换茬容易、采收标准不严格等特性,在潼南、铜梁、璧山、巴南、九龙坡(高新区)、沙坪坝、北碚、綦江、南川、渝北等主城近郊区县和区域中心城市(镇)近郊蔬菜基地,适度规模发展应急速生叶类蔬菜生产,可较好地减轻疫情对正常生产保供的影响,缓解市民对新鲜蔬菜产品的消费需求压力。

(四)扩大食用菌芽苗菜产能。食用菌和芽苗菜的生育期相对较短,培育过程中不需施用农药、化肥,且不受场地限制,可利用闲置厂房、设施地等进行生产。各区县可根据蔬菜市场供需变化,鼓励生产企业和广大农户采取立体盘栽方式适度扩大豆类(豌豆、大豆、蚕豆、绿豆)、绿叶菜类(藤菜、木耳菜、茼蒿、冬寒菜)、香椿、苜蓿、荞麦等芽苗蔬菜生产;支持食用菌生产企业通过采取室内增温措施,扩大香菇、平菇、杏鲍菇、金针菇、榆黄蘑等生产规模,缩短生产周期,快速采摘上市,调剂市场供应。

四、抓好蔬菜产品产销衔接

(一)做好产销监测。要采取有力举措,克服人力短缺、交通管制等影响,摸清辖区内在土蔬菜种类、面积、产量,准确掌握本地需求、外调能力和消费需求,及时做好市场余缺调剂工作,发布主要蔬菜产品供求信息,引导蔬菜种植户、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稳定市场预期,遇有突发状况和波动,要早发现、早报告、早应对。要把保障蔬菜供应纳入辖区疫情防控应急预案,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产销衔接。

(二)畅通运输渠道。认真贯彻落实落细落准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推动解决部分地区农产品和农业生产物资运输受阻问题,加快清除不合理路障,积极配合交通、公安、商务等部门,畅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促进蔬菜快速有序流通,确保蔬菜出得了村、进得了城、入得了店。

(三)增加销售途径。一是加强与商务部门、果品、蔬菜流通协会等单位团体的沟通联系,将种植业主、品种数量、流通平台与销售企业、各类经销商等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建立顺畅的对接联络机制;二是动员榨菜、萝卜等加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扩大加工能力,收购更多本地青菜头、萝卜、甘蓝等农产品加工,减轻销售压力,助农销售增收;三是各生产业主要加强基地与超市、电商、社区等对接,促进销售。

五、提供蔬菜生产指导服务保障

(一)加强技术指导。各级蔬菜技术部门要整合资源、聚合力量,持续开展好蔬菜生产指导服务工作。疫情防控期间提倡就近就地开展技术指导,鼓励运用网络平台、12316、QQ、农技耘App、微信、视频等现代信息手段进行远程技术指导。要发挥当地蔬菜土专家、生产能手的作用,遇有生产技术问题由土专家和生产能手不出村、不出小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尽量减少与外人接触。

(二)提高防护意识。生产中要做好个人防护,在生产、销售蔬菜过程中正确佩戴口罩、勤于洗手,蔬菜采后处理、清洗、包装等环节要做好场所、操作台、机具、门把手等的科学消毒,严格执行防疫规定,确保人身和蔬菜产品安全。另外,在主要蔬菜生产基地,疫情可控区内,可探索建立区域内农业生产用工人员绿色通道机制,解决目前蔬菜生产用工紧张的问题,帮助菜农尽快恢复蔬菜生产。

(三)防范异常天气。初春气候多变,倒春寒、大风、连阴天等灾害性天气易发。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极端天气防范应急预案,降低灾害性天气对早春蔬菜生产的影响。早春尽量采用大棚育苗、大田栽培用地膜和小拱棚覆盖栽培,预防严重倒春寒对大田蔬菜的影响。一旦发生低温雨雪天气,要及时排涝降渍、清沟排水,在天气转好时视苗情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生物肥,促进恢复生长,注意减少化肥特别是氮肥施用。在雾霾和连阴天,大棚蔬菜要注意除湿保温,在天气转好时及时通风降湿,促进植株生长。对因灾受损的设施和菜田,及时抢种补种速生蔬菜,保障蔬菜市场供应。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