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实用技术 >> 水稻 >> 详细内容
温室大棚工厂化育水稻毯苗机插秧技术
发布时间:2020-03-04 12:14:32    作者:粮油作物科    来源: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点击:4992

水稻温室大棚工厂化育机插秧是以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为基础,利用现代农业机械化生产线播种,采用温室或大田集中培育秧苗的一种育秧技术,可成倍地提高作业效率,集约化培育壮秧,降低育秧成本,节种省工。培育出的秧苗均匀、健壮、整齐,在重庆地区可以减轻“倒春寒”等不良天气的影响,实现早播、早栽。有利于实现水稻品种优良化,秧苗商品化,促进水稻生产规模化、机械化发展,是一项现代农业机械与农艺相结合的农业节本增效技术。

1.备好育秧大棚及相关设备

准备好土壤粉碎机、滤土筛、种子催芽机、育秧精量播种机或精量播种流水作业线、育秧温室大棚、遮阳网、温室控制设备、育秧硬盘、运秧小车等。
      2.制备营养土

育秧底土用当地菜园土,按每百公斤加入过磷酸钙0.5公斤、尿素1公斤和适量粪水充分拌匀,堆积盖膜发酵30-40天,沤制苗床营养土。沤制好的营养土粉碎过筛后,按每百公斤营养土加入0.8公斤旱育秧型壮秧剂,拌和均匀备用。另备粉碎菜园土直接用于作盖土。

3.种子处理

按亩移栽大田1.2公斤准备种子,在35℃循环水浴中浸种27h;然后捞出装盘,在破胸催芽箱中催芽,催芽箱温度设置为35℃,催芽6-8h,约有90%种子破胸露白后即可取出种子阴干备用。

4.精量播种

育秧播种流水线与58cm×28cm标准硬盘匹配,一次完成铺撒床土、刷平、淋水、播种、覆土等作业,量化调节底土和排种速度,使底土厚度达到18-20mm,使播种量达到60-65g/盘,每盘的洒水量约500ml,盖土厚度3-5mm;播种作业线的工作效率为300-500盘/h。

5.摆盘

由人工从播种流水线上取下育秧硬盘转入育秧温室,按短边向外

摆正、摆齐、摆紧,单层大棚育秧硬盘直接摆在整平的地面上,多层大棚则摆在育秧架的各层。

6.覆膜

摆盘后用地膜对秧盘进行表面覆盖,膜的边角必须压严实,防止水分蒸发。达到出苗整齐。

7.育苗管理

7.1 控温

出苗后严格控制棚内温度,一叶一心期以前棚内温度控制在25-28℃,棚内温度最高不超过30℃;夜间最低温度保持在15℃以上,若遇倒春寒天气,温室内夜间温度低于10℃时,应采用锅炉风暖、水暖或电热丝加热等方式升温;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控制在20-25℃,室内温度超过27℃并有强烈光照时,迅速关闭遮阳网,防止烧苗;移栽前7天,全天候敞棚炼苗。温度控制的重点是要防止高温危害。温室育秧棚内晴天中午最高温度可达41-42℃,对秧苗生长有较大危害。如果采取遮光措施,对降低温度有一定作用,但势必影响采光。为此,降温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打开水帘风机降温,没有安装水帘风机的可打开棚门,摇起大棚侧膜,以加快空气流通;二是补水,中午通过补水能使温度降低3℃。

7.2 浇水

出苗阶段必须保持一定的土壤湿度,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达80%以上。由于大棚内温度较高,蒸发量大,往往很难做到早上补水湿润到晚上,尤其是顶层,晴天中午补一次水只能维持两个小时,所以,每天要少量多次补水,保持盘土湿润,一般播种后3-5天可出苗,出苗后减少补水,以盘土发白,秧苗卷叶为标准,根据需要随时补水。每次补水都要使盘土水分饱和(秧盘开始滴水),避免青枯死苗。

7.3 增光

光照不足是工厂化育秧比较突出的问题。为改善光照条件,立体苗架层间距不宜小于50厘米。2叶期后,上下、里外间定期倒盘,使秧盘受光均匀,秧苗生长一致。

7.4 施肥

二叶一心期前后追施断奶肥,每平方米追尿素5-10克,兑水1000倍均匀喷雾,并喷清水洗苗。移栽前三天追施与断奶肥同量的“送嫁肥”。

7.5 病虫防治

温室大棚育秧由于温度高,要严防恶苗病、立枯病、青枯病、苗稻瘟病的发生。采用咪鲜胺、氰烯菌酯处理种子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秧苗一叶1一心时每平方米苗床用70%噁霉灵可溶粉剂1.2-2.6克喷雾,或1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4克喷雾,或100万孢子/克寡雄腐霉菌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喷雾,防止立枯、青枯死苗;栽插前1-2天用20%的三环唑750倍液喷苗,预防苗稻瘟病。

7.6 通风炼苗

      通风是温室大棚工厂化育秧所必需的,一可换气,二可降温调湿,三可炼苗。出苗阶段以闭棚为主,根据需要适当通风。1叶1心至2叶1心期白天通风,夜间闭棚。2叶1心期后全天通风不闭棚,降温炼苗。移栽前3-5天注意控湿,促进秧苗盘根,增加秧块拉力,便于卷秧与机插。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