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 >> 详细内容
大众不要把化肥“妖魔化”,科学施用才是根本!
发布时间:2020-05-27 17:20:07    作者:    来源:中国新型肥料网    点击:3599

近年来,针对化肥的认识与施用误区,社会上妖魔化化肥的声音此起彼伏,其实,科学认识化肥比一味地减量更重要,将化肥减量引导至科学施肥上来,对促进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意义重大。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养分含量是传统有机肥的10倍以上,肥效快,利于作物吸收。研究表明,施用化肥比不施用化肥可提高50%的单产,作物总产中有三分之一来自化肥的贡献,中国粮食产量的一半来自化肥,因此,化肥的作用不能低估。

近日,就如何推广科学施肥,减少化肥对土地的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提出了《关于科学地认识与施用化肥的建议》。

“化肥使用中出现的水体污染、土壤板结以及地力下降等问题,并不是化肥本身造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科学利用好化肥。”赵皖平表示,一是与面源污染的关系。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化肥流失、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引起的氮磷养分流失,但化肥流失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贡献率并不高,农业源氮、磷排放的贡献分别仅占11.2%和25.7%。二是与土壤板结的关系。土壤板结主要是大水漫灌、淹灌、不合理的耕作等造成的,合理使用化肥尤其是与有机肥配施反而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三是与大气污染的关系。农业生产中施用的氮肥如尿素、碳铵和磷酸二铵等铵态氮肥等进入土壤后若未被作物吸收利用,引起大气污染,随着选用合理产品,采取深施覆土、分次施用等施肥方式,化肥挥发已大幅降低。研究表明,目前氮肥对我国氮氧化物总排放的贡献约为5%,并呈进一步下降趋势。四是与农产品品质的关系。部分种植户一味追求高产,大量使用氮肥而忽视其他元素配合,导致农产品果实大、水分多,但糖度、可溶性固形物减少,降低了品质,其实,只要化肥养分结构、施用方式合理,照样可以果更香、瓜更甜。

赵皖平建议,要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具体来说,一要推进施肥方式与技术模式集成应用。按照农机农艺融合、基肥追肥统筹原则,大力推广机械施肥。结合节水灌溉,示范推广喷灌、滴灌施肥等技术,推进水肥一体化。合理确定基肥施用比例,推广适期控量施肥,因地、因苗、因水、因时分期施肥。

二要加大新肥料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组建一批政产学研推相结合的研发平台,重点开展农作物高效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应用研发。强化示范推广方面,施用缓(控)释肥料、功能性肥料、生物肥料等高效新型肥料,推动肥料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还要注重总结提炼已有的技术模式,创新集成推广一批分区域、分作物的农机农艺配套、产品技术衔接、有机无机结合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如:“稻茬麦区高效平衡施肥技术” “机插水稻一次性施用缓释肥料技术”。

三要鼓励有机肥资源化开发利用。解决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合理利用绿肥种植、堆肥还田、秸秆资源和畜禽粪污等有机养分资源,提高商品有机肥质量,优化和推广“有机肥+配方肥”“果(菜、茶)-沼-畜” “有机肥+水肥一体化” “有机肥+机械深施”等技术模式。

四要推动“互联网+”的智慧施肥。利用新一代智能农业服务平台和物联网技术,通过集成农业大数据,实现种-肥-药配方、生产、施用和农业综合服务的智能一体化,助力科学施肥,让施肥方式更加智慧,实现精准高效。

赵皖平认为,要全面科学评价化肥的作用,注重研发推广新肥料、新技术、新农艺,转变施肥方式、技术模式,提高化肥利用率,才是农业稳产保供的关键。“我们不要走向把化肥妖魔化的极端,一刀切的否定化肥,要从宣传引导科学施肥开始,科学理性的认识化肥,正确合理地施用化肥。”(中国农资传媒)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