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实用技术 >> 蔬菜 >> 详细内容
黄瓜“小黄点”为何屡治不止?这样防治是关键!
发布时间:2021-01-04 14:10:09    作者:    来源:长江蔬菜    点击:1403

2005年以来,黄瓜棒孢叶斑病(又称“靶斑病”、“褐斑病”、“小黄点”)在我国危害程度逐年增重,目前在河北、辽宁、山东等19个省市区严重发生,尤其是在北方保护地内,从秋末一直到春初该病经常大面积连年暴发,已经成为黄瓜栽培主要病害之一。

从发病时期来看,该菌在作物幼苗期不常见,多发生在营养生长盛期及开花和结果期。从发病部位来看,该菌主要为害作物叶片,还可侵染根颈部、茎蔓、花和果实。在黄瓜上,被害叶片病斑形状和大小差异很大,可分为大型斑、小型斑和角状斑三种类型。

高温高湿、植株长势旺盛时多产生大型病斑,灰白色、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正面隐约有轮纹,直径2~5cm。低温低湿、发病初期的黄瓜新叶上多表现为小型病斑,呈黄褐色小点,近圆形或稍不规则,正面稍凹陷,直径0.1~0.5cm。角状斑多与小斑型、大斑型及霜霉病混合发生,黄白色,多角形,直径0.5~1.0cm。

黄瓜棒孢叶斑病菌侵染成功率非常高,若超过3%的植株叶片发病后施药,无法取得满意效果,所以坚持“早发现、早预防”的方针是关键。首先要确保种子和种苗清洁。该菌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5℃,时间为10分钟。黄瓜种子用55~60℃热水浸种10~15分钟,并不断搅拌;水温降至30℃继续浸种3~4小时,捞起沥干后置于25~28℃下催芽。若能结合药液浸种,杀菌效果更好。其次是定植后,注重田间降湿。适时通风换气,灌水、施肥均在膜下暗灌沟内进行。

2014年起我国开始有防治黄瓜棒孢叶斑病的农药登记,发病前可以用1000亿活孢子/克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进行预防用药,发病初期可选用3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00~1500倍液,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2800~4500倍液,或70%唑醚·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另外,黄瓜棒孢叶斑病发病集中在秋冬季节,室外气温低、棚内湿度大;如果再遇到连续雾霾或雨雪天气,不能及时放风降湿,长时间的高湿环境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传统喷雾防治不仅进一步增加棚内湿度,还会在叶片表面形成水膜,利于病原菌萌发侵染。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