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实用技术 >> 蔬菜 >> 详细内容
速看!蔬菜染上它稍不留心就绝收,轻松搞定只用几招!
发布时间:2021-04-13 14:29:10    作者:    来源:长江蔬菜    点击:1367

霜霉病是经济作物中发生比较普遍,危害非常严重的病害,病情来势猛、发病快、传播快、蔓延快,如不进行及时防治,会对作物造成毁灭性损失!并且霜霉病侵染作物也比较广,从幼苗到收获各阶段均可发生,防治难度比较大,复发性很高,造成危害也比较大。主要发生的作物是:黄瓜霜霉病、十字花科作物霜霉病、葡萄霜霉病、莴苣霜霉病、烟草霜霉病等,其中黄瓜、葡萄霜霉病非常严重!

症状

霜霉病俗称“跑马干”“火烧龙”“焦叶病”等,从幼苗到成株期均可发病,以成株期发病最重。主要危害叶片,一般由下部叶片向上部叶发展,也有的是由中部叶片逐渐向上、下部叶片扩展(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在叶面形成浅黄色近圆形至多角形病斑,空气潮湿时叶背产生霜状霉层,有时可蔓延到叶面,病重时叶片布满病斑,互相连片,致使叶缘卷曲干枯,最后叶片枯黄。

发病规律

病菌可以在种子、病残体及越冬蔬菜上生存,通过气流、浇水、农事及昆虫传播。

一般温度在10-15℃病菌就可发育,16℃以上时最适宜传播,最适宜发病温度在18-28℃,平均气温33℃以上就不再侵染,湿度70~80%时能侵入幼叶,80~100%时侵染老叶,高湿度是霜霉病菌侵染的必备条件。

田间种植过密、定植后浇水过早、过大、土壤湿度大、重茬地块、氮肥施用过多或过迟、排水不良、多雨、多露、多雾等容易发病。春末夏初或秋季连续阴雨天气最易发生,病害严重时可造成20%~40%产量损失,甚至严重情况下造成一半以上减产甚至绝收。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很关键!

发病原因

(1)病原菌越冬基数高

霜霉病病原菌,主要以卵孢子在落叶中越冬。因此,上年度霜霉病发生严重的田块,病原菌越冬基数高,当田间温度达到病菌卵孢子萌发的和湿度条件时,霜霉病很快就会迅速萌发并在田间快速蔓延。

(2)田间湿度大

霜霉病的发生及发生程度是由湿度和水分决定的。定植后浇水过早、过大、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等容易发病。

(3)温度适宜

温度决定了霜霉病菌潜伏期的长短,日平均气温在15~16℃,潜伏期为5天,17~18℃,潜伏期为4天,20~24℃,潜伏期大约为3天,当气温低于15℃或高于30℃时,对病菌孢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霜霉病为什么难防

1、霜霉病侵染快

霜霉病潜育期只有7-12天,发病速度快,一旦发病难以控制,只要温度适合就可以重复侵染发病,全年可以发生12-14次。

2、打药方式不准确

霜霉病主要侵染叶片,但是也可以侵染幼嫩的幼果和新稍,有的打药只打叶片正面而没有兼顾叶片的正反面。

3、只注重治不注重防

实际上病害管理中预防是成本最低的,效果也是最好的,一旦发病后再治,成本高、损失大、根除难。

4、病菌存活高传播途径广

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存活1-2年。传播途径多样化,可以随风、雨、露、水流、农事活动、昆虫等进行传播,通过气孔侵入,并且可以再次、多次侵染。

综合防治

1、选用抗病良种

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是防治霜霉病的根本途径。

2、加强栽培管理

适当稀植,采用高畦栽培;浇小水,严禁大水漫灌,雨天注意防漏,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滴灌技术可较好地控制病害。

3、合理清园

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并带至棚、室外妥善处理。

有条件优先应用粉尘剂或烟雾剂防治。发病初期适当控制浇水,保护地栽培注意增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无病壮苗,增施有机底肥,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

4、药剂防治

可使用(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合而成)+(中生菌素和甲基硫菌灵复合而成)+(海藻肥),有效预防的同时,增强苗木抗性,提高生命力。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