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实用技术 >> 玉米 >> 详细内容
食用秋玉米绿色生产技术
发布时间:2021-07-09 16:29:11    作者:粮油作物科    来源: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点击:9556

食用秋玉米绿色生产技术是利用中稻收获后的稻田或旱地夏收作物收获后的空地再增种一季可供人们鲜食或用于加工玉米粉、玉米糁等初级产品的籽粒秋玉米,玉米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生产投入品使用和生产过程、收获与运输贮藏严格按照重庆市地方标准《玉米绿色生产技术规范》DB 50/T 16-2020要求执行的标准化技术。该技术可充分利用秋季温光水土资源,提高玉米种植效益,确保食用玉米产品质量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品种选择

因地制宜选择经国家或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或引种备案,适宜当地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生育期75~85天,穗形美观、鲜果穗食味好,抗病及抗倒力强,苗期耐高温,抽穗扬花期耐低温阴雨,籽粒灌浆成熟快的早中熟糯(甜)玉米品种或甜加糯型鲜食玉米品种,或品质宜用于加工玉米粉、玉米糁等产品的籽粒玉米品种。甜玉米、糯玉米、籽粒玉米分别按0.6~0.8公斤、1.0~1.5公斤、1.5~2.0公斤备足种子数量;人工直播按育苗移栽用种量增加30%。

2.地块耕整

食用秋玉米栽培宜选择海拔500米以下平坝丘陵地区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的地块。稻田与旱地注意开好排水沟,保持地块灌排通畅,以免秋季雨水过多造成涝渍。玉米移栽前采用机械深耕土壤20㎝,使耕作层土壤松、细、平、净。鲜食甜、糯玉米种植应与其他玉米品种隔离种植,相距300m 以上。

3.播种时期

3.1育苗移栽

重庆低海拔地区大春作物一般在8月中旬前收获,秋玉米育苗可在头季作物收获前10-12天播种育苗,叶龄2-3叶时移栽。

3.2直播

在前茬作物收获整地后,于气温小于35 ℃时播种,宜在8月中旬前播种,播期最迟不超过8月20日。

4.合理密植

育苗移栽规格可按行距0.8-1.0米,窝距0.4-0.6米定向移栽,亩植3200-4000株。

人工直播每窝播3-4粒种子,出苗后3-4片叶时进行间苗,5-6片叶时定苗,每窝留两株。

机械化直播选用种肥一体机调节好播种密度和施肥量后进行一体化作业,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全机械化作业。

5.秸秆覆盖

可将中稻稻草和前茬作物收获后的作物秸秆覆盖在秋玉米行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强土壤抗旱保湿能力。

6. 绿色配方施肥

根据移栽地块的土壤肥力水平、栽培品种的需肥特点和目标产量要求,合理搭配不同的肥料品种和数量。肥料使用应符合《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NY/T 394的规定,遵循持续发展、安全优质、化肥减控、有机为主的原则,优先使用有机肥料,减控化学肥料,优化无机氮素肥施用。一般中等肥力地块每亩施纯氮(N)12.0kg~15.0kg、五氧化二磷(P2O5)5.0kg~7.0kg、氧化钾(K2O)8.0 kg~10.0kg。

秋玉米生长期气温较高,生长发育快,施肥宜在玉米直播或移栽前、苗期、大喇叭口期三个时期进行。施肥量有机肥(或农家肥)和氮肥可按底肥:苗肥:穗肥比3:3:4施用,磷肥全做底肥,钾肥按底肥:穗肥比5:5施用。

底肥以有机肥或农家肥(发酵腐熟的秸秆沤肥、堆肥、厩肥和粪肥)为主,配合施用玉米专用复混肥或BB肥或缓控释肥,在玉米移栽或直播前施入土中,重酸性土和缺锌石灰性土可增施硫酸锌肥作底肥。苗肥在玉米6~7叶施用;孕穗肥在玉米13叶~15叶大喇叭口期施用,同时培土上厢。

7.中耕除草与水分管理

玉米幼苗期容易受到地下害虫蚕食,应注意勤查苗、早治虫,发现缺窝应用预备苗及时补栽,并结合中耕除草松土,铲除玉米地与周边杂草,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加微生物活力,促进幼苗生长发育。

若遇持续干旱天气注意浇水抗旱,保持土壤湿度;如遇持续阴雨天气,要在雨后及时清理沟畦,排除渍水,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力争在穗分化前尽快形成合理的营养体,为高产奠定基础。 

8.病虫草害绿色防控

重庆地区危害秋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和纹枯病,虫害有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玉米螟、草地贪夜蛾、大螟、黏虫、蚜虫等,杂草主要有马唐、狗尾草、空心莲子草、芥菜、蓼等一年生杂草和阔叶杂草。

防控秋玉米病虫草害要根据市植保部门预测预报信息,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多种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农业防治措施可采用合理密植,科学轮作换茬,增施腐熟有机肥,健身栽培,前茬作物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等。

生物防治一是保护自然天敌瓢虫、草蛉、食蚜蝇、蚜茧蜂等栖息地,利用天敌控虫;

二是在与玉米螟产卵期吻合时,每亩等距离放置毒·蜂杀虫卡5~8枚,每代放蜂3次,间隔3~5天;三是使用苏云金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防控,防治时间比用化学农药提早3~5天。

理化诱控一是诱虫灯诱杀,按30~40亩玉米地安装一盏高度1.8~2m的杀虫灯,在玉米害虫羽化前开灯诱杀。二是每亩挂20~25张黄色粘虫板诱杀,并注意及时更换。三是在玉米害虫成虫羽化初,每亩挂放4~5个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定期更换诱芯,清理诱捕器。

采用农药化控应遵循《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T 393》等相关要求,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品种,科学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推广使用新型高效药械、药剂和农药减量助剂,严格控制施药量、安全间隔期和施药次数。一是防治玉米大斑病、小班病可在玉米抽雄吐丝期选用丙环•嘧菌酯、肟菌•戊唑醇等药剂;在喇叭口期防治纹枯病选用井冈霉素、苯甲•丙环唑等药剂。二是可选用氟虫腈或吡虫啉种衣剂拌种预防地下害虫;在玉米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优选使用生物防治和理化诱控措施基础上,合理使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虫腈、噻虫嗪等药剂防治虫害。三是草害防治可选择封闭除草或苗后早期除草,封闭除草应在玉米播种后一周内用药,苗后早期除草在玉米3叶~5叶时用药处理;针对杂草类型选用异丙甲草胺、硝磺草酮、烟嘧磺隆、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溴苯腈等药剂防除。

9.人工去雄

人工去雄可节省养分、水分供雌穗发育,增加穗粒数;可改善植株上部光照条件,降低株高,防止倒伏,同时可兼防玉米螟。

人工去雄在玉米雄穗抽出30%左右,隔行或隔窝去掉雄穗。掌握“四去四不去”的原则,即去弱株、去病株、去早花株、去空秆株;花期遇连阴雨或严重干旱天气的不去,群体花期差异大的不去,地块四周的不去,去雄株数不超过全田株数的二分之一为宜,并注意防止损伤功能叶片。

10.人工辅助授粉

秋玉米散粉期因气温不稳定,雌雄生长往往不协调,加之秋雨较多,自然授粉不理想,应加强人工授粉,减少秃尖。在大多数玉米植株花丝吐出后,收集混合花粉进行人工授粉两次,提高结实率。

人工授粉方法为散粉期选择晴天上午9时~11时用竹竿拨动植株或用两端不封口的竹筒或纸筒,一端套上1层~2层纱布,采集花粉装入筒内,于花丝上方轻轻抖动,并不断拨动花丝,使花粉落在柱头上,隔1~2天再授粉一次。

已经去掉部分雄花的地块,如遇大风、连阴雨等特殊气候,花粉损失较大时,应异地采集花粉完成授粉。授粉结束后,可将雄穗全部剪掉,增强通风透光,减轻病虫危害。

11. 收获与运输贮藏

鲜食玉米在玉米乳熟末期(授粉后21~25天)采摘果穗,用于直接食用或加工。

籽粒玉米人工收获在玉米进入完熟期进行收获、晾晒,剔除霉变果穗再脱粒。机械化收获小地块可选用单行或双行自走式或背负式摘穗收获机,在玉米完熟后即籽粒黑层出现或籽粒乳线消失后收穗;地块较大的玉米地可选用联合收获机,在玉米完熟后10~15天或全株变黄、籽粒含水量≤28%时进行籽粒直收,含水量达到14%以下入库贮藏。

玉米包装及运输贮藏应符合相关要求,鲜食玉米运输前进行预冷处理,冷链运输;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有防雨设施,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运和贮藏。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