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生产管理 >> 粮油作物 >> 详细内容
2022年保夏粮小麦丰收春季管理技术意见(西南麦区)
发布时间:2022-01-14 10:50:03    作者: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点击:1043

从田间调查和专家会商看,全国小麦越冬期弱苗比例是近年来最高的一年;但土壤墒情普遍较好,冬前气温总体偏高,苗情转化持续向好。据气象部门预测,“拉尼娜”已形成,冬春季节有可能出现极端低温天气,春季主产区降水偏少,不利于小麦安全越冬和春季生长。针对今年气象条件和小麦苗情长势,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对此提出管理技术意见,要求各地坚持“分区分类、因地因苗,促控结合、以促为主,防灾减灾、防控病虫”的技术路线,以生育进程为主线,以苗情墒情为依据,以晚播弱苗为重点,落实轻压保墒促返青、划锄增温促生长、增施磷肥促长根、肥水运筹促转化“四促”,及防“倒春寒”、防春旱、防倒伏、防病虫“四防”关键技术,构建合理群体,搭好丰产架子,力争适期播种小麦多增产、晚播10天以内小麦能增产、晚播10—20天小麦保稳产、晚播20天以上小麦少减产,再夺夏粮小麦丰收。

西南麦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面积约占全国小麦面积的5%,总产约占全国小麦总产的4%。本区地域跨度大,气候类型和种植制度多样,小麦冬季不停止生长。去年秋播期间,四川盆地极端多雨,播期延迟,云南、川西高原天气良好,播种适时。总体看,小麦基本苗总体充足,冬前病虫害发生较轻,天气条件有利于分蘖发生和植株健壮生长,但冬前生育进程差异大、群体大小不一,加之基础设施较差,田间沟系排水不畅,渍害、冻害风险较大。春季管理重点是:强化分类管理,晚播麦田促弱转壮,稻茬麦田清沟理墒,早春低温冻害防范和病虫害监测防治。

(一)分蘖期

一是促弱转壮,控旺稳长。对弱苗,措施前移、促弱转壮,提前亩追施尿素3—5公斤,在适当情况下可喷施叶面肥,有利于弱苗转化。土壤过湿田块更容易形成弱苗,需要及时清沟降渍,改善土壤通气性。对壮苗,按既定产量目标实施管理,根据播种时基肥施用情况确定追肥数量,全生育期亩施纯氮总量控制在9—12公斤,肥力高、基础好的取下限,地力差、苗数稍显不足的取上限。对旺苗,实施镇压或喷施生长延缓剂,以延缓生育进程,控制徒长;同时,取消苗期追肥,尽量不要灌水。

二是化学除草,防控病虫。去年秋播期间雨水较多,播前化除和封闭除草比例较低,小麦苗期杂草发生普遍较重,应抓紧进行化学除草工作。需要注意的是,低温极易造成除草剂药害,应严格根据不同除草剂的要求,选择晴好天气喷药为好。选择使用无人机喷药的,需要注意尽量不要悬停或重喷漏喷,确保除草效果,避免药害。本区域小麦白粉病、锈病、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出现较早,多呈零星、分散发生,应随时下田查看,并注意天气走势和技术部门的病虫测报信息,及时管理,防止蔓延扩散。

三是清沟理墒,排水降渍。稻茬麦田三沟配套尤其重要,但生产中有很多的麦田没有开好边沟、背沟、厢沟,即使开了三沟也很少与田外沟渠形成互通,使得部分稻茬麦田的土壤含水量偏高,加重了渍害的发生。应全面开沟、清沟,确保田内沟系与田外沟渠相通,进一步降低渍害,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二)拔节期

一是肥水调控,科学管理。不论前期苗情如何,拔节阶段麦苗往往会出现缺肥叶片发黄现象,应根据基肥、苗肥施用情况确定拔节追肥数量。叶色正常、群体较大麦田,应按既定计划量追施氮肥;叶色偏黄、群体不足麦田,以及砂性重的稻茬麦田、易失水缺肥的旱地麦田,亩追施尿素5—8公斤;四川盆地丘陵和云贵高原旱地麦田,需要注意土壤墒情变化,土壤相对含水量持续低于65%应及时灌溉;部分稻茬麦田遇到少雨年份会出现轻到中度干旱,应在拔节期进行补灌溉,尽量同时结合追肥。

二是加强监测,防控病虫。随着春季气温快速回升,条锈病往往在拔节期发展较快,由单叶、单株发展成中心病团,控制不好极易快速传播而大面积感染,应加倍重视并做好防控。同时,注意红蜘蛛、蚜虫的监测和预防。

三是预防冻害,控旺防倒。对长势偏旺麦田,根据群体状况实施控旺,预防倒伏和低温冻害。拔节后一旦遭遇持续多天的0℃以下低温,小麦主茎往往会被冻死,寒潮过后应尽快调查幼穗受冻情况,分类施肥补救,促进恢复生长。仅叶片受冻或主茎幼穗冻死率10%以内的麦田,不必施肥;冻死率10%—30%的麦田,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冻死率30%—50%的麦田,亩施尿素7—10公斤;冻死率50%以上的麦田,亩施尿素12—15公斤。

(三)抽穗期至成熟期

一是突出赤霉病,综合防病虫。此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做好赤霉病防控。药剂选择与配置以赤霉病预防为中心,兼顾蚜虫、锈病、白粉病防控和营养补充,实施“一喷三防”。做好病虫统防统治工作。

二是因苗追施肥,预防干热风。对于脱肥较重或长势不匀的麦田,可以适当追施速效氮肥。在小麦灌浆期,每亩用150—200克磷酸二氢钾,或0.5—1公斤尿素兑水50公斤进行喷洒,防早衰、防干热风,提高籽粒饱满度;有喷灌条件的麦田在干热风天气发生前可亩喷水10方,补水降温。同时,做好病虫统防统治工作。

三是抢晴早收获,预防烂场雨。提前做好收、烘、晒的机械与场所准备,立足于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及时抢收,为下一季播种创造良好的茬口条件。收获后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抢晴晾晒,预防“烂场雨”,确保颗粒归仓。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